台北故宫11 传世珍籍.2008.CCTVHD.720p.x264.AC3-HDiY 中文字幕
所属分类:影视 发 布 者:Lucky
总 大 小:1.09 GB 发布来源:飞鸟BT组
点    击: Loading... 网友评论:0条
本站下载: (BT File Size:23.83KB)
标签:台北故宫  纪录  2008  720p  x264      想找更多内容请使用搜索: Search 
点击显示种子信息
简要注释:

点击在新窗口打开




※※※※※※※ 影片信息 ※※※※※※※



【中文片名】:台北故宫

【国家地区】:中国大陆

【出品年代】:2008

【影片类型】:纪录片

【片  长】:45 mins

【对白语言】:普通话

【视频尺寸】:1280x720

【编码格式】:x264+AC3

【影片大小】:1.09G

【字幕类型】:中文字幕

        

※※※※※※※ 资料信息 ※※※※※※※



【剧情简介】:



   台北故宫: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,始建于1962年,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,1965年落成,1966年启用,原名中山博物院,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。



 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居住的皇宫。这里也珍藏着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。1925年,当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后,这里更名为故宫博物院,成为向世人展示文物的地方。二十世纪的三、四十年代,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,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,几经辗转后迁往台湾。为了保存和展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台的文物,1965年,在台北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~台北故宫博物院。它收藏的文物珍品90%以上来源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。为了表述的流畅,在纪录片中,我们将台北故宫博物院简称为台北故宫。每个中国人都知道,在台湾还有一座故宫博物院,号称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。台北故宫中65万件艺术珍品,其中92%的文物来自于北京紫禁城的清宫遗存,是国之重器,国之瑰宝。60年前,它们漂洋过海落户台湾,整整60年的两岸隔阂,对13亿大陆国人而言,它们依旧很神秘。



  第一集:国宝迁台。中国只有一座故宫,故宫博物院却有两座:一座在北京,另一座在宝岛台湾。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65万件传世珍宝,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,这背后是一场因战乱而起、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迁徙。本集将经由亲历者的讲述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。台北故宫各类文物中的最顶级文物,即所谓“镇馆之宝”。如毛公鼎、散氏盘、汝窑、富春山居、快雪时晴、四库全书、鸡缸杯等等。北京故宫的韩滉《文苑图》、张大千临摩敦煌壁画、河南博物院运台文物、日本归还文物。“三希堂贴”(快雪时晴贴、中秋贴、伯远贴,中秋贴次之)、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、离藻堂《四库全书荟要》。



  第二集:北沟烟雨。 文物来到台湾后,在长达十五年的岁月里,被存放在台中深山里。本集讲述伴随文物来台的专家们,十五年间如何在清贫乐道的生活中,向岛内民众乃至世界宣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与博大,直到1965年故宫博物院台北新馆建成。《四库全书荟要》之左传注疏二册、春秋权衡二册、春秋左传事类始末五册、856号箱中的栾城集一册。唐人“明皇幸蜀图”、宋范宽“奚山行旅图”、元倪瓒“江岸望山图”、明沈周“庐山高”图、明唐寅“山路松声”图。



  第三集:青铜记忆。 青铜器在岁月流转中,逐渐由实用功能演变成了含意深遂的神器,其中鼎更向为国之重器。然而近代战乱却使国之重器辗转流离。文物专家李济、张光直,乃至徐志摩、胡适之、顾立雅等人都或多或少牵连其中。本集将细述青铜器上斑驳纹饰所铭刻的岁月记忆。



  第四集:釉彩千年。 这是台北故宫十大国宝之一。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,唯独这件水仙盆釉色匀润,通体无纹,益发显得素雅端庄,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于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,为传世仅有。五大名窑瓷器无疑是台北故宫最引以为豪的收藏之一,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。宋人对现实生活的专注和讴歌,如何造就了这些让后世仰慕千年的美学典范?千年后,在海峡对岸,它们又经历了些什么?在本集中都将一一探寻。



  第五集:瓷中繁花。 瓷器,曾经是中国给予世界最为熟悉的印象。海上丝路贸易的宠儿青花瓷和普通人难得一见的皇家秘器——珐琅彩瓷,都默存着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曾经的荣耀。本集将围绕台北故宫的藏品,透过两岸专家的交流,渐次展开那些凝固在釉色中的尘封过往。



  第六集:玉润光华。 中国人自古爱玉,延续至今。现今台北故宫万般藏品中,最为人们熟知的仍是玉器——翡翠白菜。五千年来,玉器饱含了国人怎样的文化情感?有多少件故宫藏玉远赴台湾?北京奥运会的“金镶玉”奖牌,将牵引思绪,在温润的流光中,回眸千年的希冀与冥想。



  第七集:巧夺天工。在台北故宫众多藏品中,“珍玩”类藏品格外吸引着造访者的目光。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巧和细腻,处处流露着古代宫廷生活细节和帝王的内心喜好。本集将透过这些精致小巧的“珍玩”,还原宏大历史中的真实细节。



  第八集:翰墨风雅(上集)。书法,一种中国化的艺术,先人的心灵印迹。王羲之、颜真卿、怀素……台北故宫的这些珍藏都曾属于乾隆皇帝一人。60年前,这批旷世之宝来到台湾,沉睡于库房中,它们中的某一个偶尔会在某个秋天被叫醒,陈列在台北故宫光线幽暗的展厅中,唤起人们对时光与古老技艺的回忆……



  第九集:翰墨风雅(下集)。生命遗憾,一碗承受。苏东坡的《寒食帖》吟唱的又何止一人的哀婉。苏东坡与《寒食帖》、黄庭坚与《花气熏人帖》、宋徽宗与《牡丹诗帖》,在书家挥洒翰墨间,交织着一曲台北故宫人与物、古老与现代、拥有与失去的命运之歌。



  第十集:云山深处。宋元山水画堪称台北故宫宝藏中的极品。从北宋的巨碑型风格到南宋诗意的小景,再到元朝的心灵山水,古代画家用不变的笔墨线条,勾勒渲染出千般世貌、万种情怀。而今在台北故宫的展厅里,一幅幅旷古巨制,依然延续着“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”的禅思。



  第十一集:传世珍籍。1772年,乾隆帝下令开始编撰《四库全书》。三千多人,历时15年,编撰抄写《四库全书》七部,其中一部藏于紫禁城文渊阁。1949年,故宫博物院图书专家梁廷炜护送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来到台湾,梁廷炜的儿子梁匡忠则留在了北京故宫。两代人虽分隔两岸,但《四库全书》的共同守望,依然延续着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希望。



  第十二集:承古开今(完)。文物展览与保护的矛盾,是每间博物馆都面临的难题,为此,台北故宫博物院致力于采用高科技手段,让人们能通过更多途径领略文物的魅力。本集在具体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现代化建设之余,也将娓娓道来一宫宝藏分置两院的遗憾,以及人们对明天的温暖畅想。



※※※※※※※ 参数信息 ※※※※※※※



D:\飞鸟娱乐(bbs.wofei.net).台北故宫11.720P.中文字幕£子凡\台北故宫11 传世珍籍.2008.HDTV.720p.x264.AC3-HDiY.mkv

   General

      Complete name : D:\飞鸟娱乐(bbs.wofei.net).台北故宫11.720P.中文字幕£子凡\台北故宫11 传世珍籍.2008.HDTV.720p.x264.AC3-HDiY.mkv

      Format : Matroska

      File size : 1.09 GiB

      Duration : 44mn 54s

      Overall bit rate : 3 479 Kbps

      Encoded date : UTC 2010-04-04 10:04:29

      Writing application : mkvmerge v3.3.0 ('Language') 编译于 Mar 24 2010 14:59:24

      Writing library : libebml v0.8.0 + libmatroska v0.9.0

   Video #2

      ID : 2

      Format : AVC

      Format/Info : Advanced Video Codec

      Format profile : High@L4.1

      Format settings, CABAC : Yes

      Format settings, ReFrames : 6 frames

      Muxing mode : Container profile=Unknown@4.1

      Codec ID : V_MPEG4/ISO/AVC

      Duration : 44mn 54s

      Bit rate : 3 026 Kbps

      Nominal bit rate : 3 094 Kbps

      Width : 1 280 pixels

      Height : 720 pixels

      Display aspect ratio : 16:9

      Frame rate : 25.000 fps

      Resolution : 8 bits

      Colorimetry : 4:2:0

      Scan type : Progressive

      Bits/(Pixel*Frame) : 0.131

      Stream size : 972 MiB (87%)

      Title : HDiy

      Writing library : x264 core 80 r1376M 3feaec2

      Encoding settings : cabac=1 / ref=6 / deblock=1:0:0 / analyse=0x3:0x133 / me=umh / subme=6 / psy=1 / psy_rd=1.0:0.0 / mixed_ref=0 / me_range=24 / chroma_me=1 / trellis=2 / 8x8dct=1 / cqm=1 / deadzone=21,11 / fast_pskip=0 / chroma_qp_offset=-2 / threads=3 / sliced_threads=0 / nr=0 / decimate=0 / mbaff=0 / constrained_intra=0 / bframes=6 / b_pyramid=2 / b_adapt=2 / b_bias=4 / direct=2 / wpredb=1 / wpredp=2 / keyint=250 / keyint_min=25 / scenecut=40 / rc_lookahead=40 / rc=2pass / mbtree=1 / bitrate=3094 / ratetol=0.5 / qcomp=0.60 / qpmin=10 / qpmax=51 / qpstep=4 / cplxblur=20.0 / qblur=0.5 / ip_ratio=1.40 / aq=2:1.00

      Language : Chinese

   Audio #1

      ID : 1

      Format : AC-3

      Format/Info : Audio Coding 3

      Codec ID : A_AC3

      Duration : 44mn 54s

      Bit rate mode : Constant

      Bit rate : 384 Kbps

      Channel(s) : 2 channels

      Channel positions : L R

      Sampling rate : 48.0 KHz

      Stream size : 123 MiB (11%)

      Title : 国语

      Language : Chinese



※※※※※※※ 截图信息 ※※※※※※※



点击在新窗口打开




网 友 评 论
网 友 评 论 暂 时 关 闭 使 用。